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单。公司以特种材料表面工程全国重点实验(以下简称实验室)为基础研究重要载体,成功获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类基础科研基金支持,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达13项。此举标志着公司在表面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彰显了公司在前沿科技探索中的深厚技术底蕴与卓越创新潜力。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段海涛研究员,任中国机械总院首席专家、材保所博士生导师、特种材料表面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获得者为实验室固定人员金义杰工程师。他主要从事特种防腐、防火涂层材料技术开发研究,2021年于南京工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近年来其以硕士身份主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所开发的防腐防火涂层材料在中国长江电力、中铁建工集团、国家电网、集团子公司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本次获批面上项目“输氢管道阻氢-捕氢双功能复合涂层设计制备及其阻氢防护机制”,拟从氢分子和腐蚀介质的扩散/吸附行为研究出发,提出长效高性能“阻-捕”双功能复合涂层防护技术方案,打破输氢管道涂层在苛刻工况下氢渗透与腐蚀防护技术壁垒,提升管道的阻氢防腐性能和服役寿命,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及能源结构清洁转型,助力国家能源战略与“双碳”目标实现。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陈偏博士,长期从事新型低碳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制备,材料可靠性测试、加速试验、寿命分析与评价工作,2024年于武汉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作为研究骨干,其参与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湖北省重大项目的研究,并参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武汉区域中心)建设。本次获批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磷石膏基全固废材料缓释高负载微球设计制备及固化机制”围绕磷石膏基全固废材料(PSC)在道路抢修、吹填造陆以及装配式建筑应用中难以同时满足高流态泵送和快速固化需求的技术瓶颈,阐明KS@FA微球作用下PSC微观结构演变机制,揭示KS缓释-水化反应-产物生成量-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成果将为全固废材料在道路、海洋、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技术路径。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黄晶琪博士,主要从事热喷涂技术、热防护涂层、激光熔覆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为可磨耗封严涂层、环境障涂层、激光熔覆修复与再制造,2024年于武汉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作为研究骨干,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航发集团重点项目。本次获批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MAX相诱导的SiCf/SiC表面自愈合封严涂层梯度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针对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控制技术中陶瓷基可磨耗封严涂层(ASCs)耐久性与可磨耗性的平衡难题,提出自愈合与梯度结构协同调控的设计策略,揭示自愈合与应力缓释结构的协同增强机制,建立基于多场耦合的可磨耗性-耐久性多目标优化模型,为高耐久、易磨耗的陶瓷基ASCs研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表面工程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通过设立公司技术发展基金、青年创新创业基金,重点支持创新性强、高潜力的探索性课题,资助前瞻性创新性技术研发,为科研人员潜心攻关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公司牵头组建特种材料表面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等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研发环境,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并培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形成了一支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表面工程技术研发队伍。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布局,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生态,勇闯科研“无人区”,力争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Copyright © 2021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6024097号-5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宝丰二路126号 邮编:430030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